近日,电视剧《玫瑰的故事》正在热播,剧情逐渐走向狗血离谱,实属快要震碎观众的三观。
在戏外,大家也开始深扒原著作者亦舒的八卦往事。
亦舒在文学上的造诣有目共睹,但论及她的私生活多半就没那么光彩了...
她的情史也正如成为她笔下女主的感情一样错综复杂,其中她“知三当三”的行为尤其为大众所诟病,让人唏嘘:作品与人品并不挂钩。
01
防火防盗防闺蜜......
作家亦舒和影后郑佩佩,曾是无话不谈的“闺蜜”。
然而,她们却因为一个男人使两人关系分崩离析,这个男人就是当时香港邵氏电影的当红男演员岳华。
不同于现在,香港那时记者与艺人间接触机会很多。亦舒在邵氏担任记者时,结识了香港邵氏电影的当家花旦郑佩佩,一来二去间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闺蜜。
彼时,郑佩佩正与当红小生岳华谈着恋爱,两人也刚确定关系不久。亦舒顺势凭着郑佩佩的关系与岳华交好,她就这样闯进了他们的生活,稀释了这对恋人间原有的甜蜜。
那时已结婚三年的亦舒正逢婚姻不顺,和老公蔡浩泉在闹离婚,郁郁寡欢,日渐消瘦。
郑佩佩原本只是出于好意,常邀请她一同游玩,可郑佩佩万万想不到的是,亦舒在与岳华的接触间暗生情愫,偷偷摸摸地制造与岳华单独相处的机会。
听说当时她还谎称自己有夜盲症,非要岳华亲自将她送回家中,城府极深。
这种插足别人感情的行径自然是令人不齿的,由表及里,这关乎到人的品格和价值观问题,网友们对此各抒己见,多半也是谴责。
更甚的是,亦舒和岳华并不避讳在郑佩佩面前暧昧接触...这些事,就像是许多狗血的电视剧情节照进现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招来骂声。
郑佩佩后知后觉亦舒和岳华两人关系的猫腻,但顾虑到亦舒刚受情伤,坦然选择退出,将自己的恋爱对象岳华拱手让出,成全了亦舒和岳华。
网友都为此忿忿不平,一边感叹郑佩佩如此之大的气量,一边心疼她,“当时得下多大的决心才能放弃自己深爱着的男人,选择忍痛割爱啊”?
之后,郑佩佩退圈出国,嫁给了国外的富商老公,和亦舒再无往来。
有网友称:假若不存在亦舒的插足,郑佩佩和岳华可能会成就一段郎才女貌的佳话。可现实却大相径庭,亦舒凭借一己之力“偷走”了郑佩佩的人生剧本,本应属于郑佩佩和岳华的幸福结局也不告而终。
以为亦舒这就结束了吗?她还未消停。
婚后,亦舒对岳华严加管制,郑佩佩曾从美国寄给岳华一封信,其中言语用词并无不当,但亦舒由于嫉妒,竟然直接将这封私人信件刊登到报纸上,丝毫不顾郑佩佩和岳华二人的脸面。
这也使她们的关系雪上加霜,曾经的好闺蜜闹到这番田地。而后,岳华和亦舒结婚后因忍受不了她的脾气和近乎病态的控制,两人的感情也以失败而告终。
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亦舒和郑佩佩的这段纠葛,大家都觉得简直是“防火防盗防闺蜜”的真实写照。
02
“文艺风”作家,私下竟是疯批师太?
回顾作家亦舒的半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又疯又自由。
她写多了爱情小说,外界也因亦舒的才华不自觉地为她加了层文艺滤镜,可有没有想过这也许是她人设的一种矫饰?
亦舒在17岁时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老公,一个名叫蔡浩泉的穷画家,并对其展开猛烈追求。风华正茂的年纪,她足够勇敢,敢于对抗“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一心求爱。
出身富足家庭的她,在18岁那年力排众议和蔡浩泉结婚。当大家都以为这段来之不易的爱情会非常可歌可泣时,无奈他们没能捱过现实,历经长期的争吵后于三年后离婚。这仿佛也印证了大家常言的一句话:不被父母祝福的爱情不长久。
亦舒这个人狠起心来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认的,网友评价她的确是一位成功的作家,但她也是一位失职的母亲。
亦舒19岁的时候生下儿子蔡边村,离婚后儿子便跟着父亲生活,可谓是做到了“抛夫弃子”。无疑,在儿子最需要母爱的时候,亦舒缺席了。
对此,亦舒却并不愧疚与自责,她在文章《妈》中,这样为自己辩护:“你父亲已经浪费了她的前半生,现在你又要去浪费她的后半生?”
网友直言:“孩子只生不养,为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放弃儿子的人生,好一个绝情的利己主义者,不乱生孩子是一种美德。”
人要为自己而活,这一点不容置疑。生不生孩子是你自己的权利,但一旦选择生下孩子,就要对这个生命保有起码的尊重与责任。
亦舒戏剧化的人生还在继续,她年轻时脾气极坏,报纸上一旦刊出有关郑佩佩和岳华的往事,她能生气到将岳华的西装全部剪烂,甚至有次将刀插在了岳华睡觉的床心位置,脾气的火爆程度让人不禁战栗。
同样,岳华也忍受不了她病态的控制欲,最终向她提出了离婚。
亦舒因写作成名后,这些不堪的往事再见天日,舆论的谴责也扑面袭来,但才华的加持反而使她无畏世俗的风言风语,刀枪不入。
有人认为她很疯批,有人却认为她很有生命力;很多人唾弃她自恋、自我、自私,又有很多人渴望过她这种轰轰烈烈的人生……
03
爱情比面包重要,她或是原型?
很多人猜测《玫瑰的故事》中女主黄亦玫的原型有亦舒本人的影子,而且,还说她笔下的女主都是披着独立自主的外衣,本质个个是恋爱脑,一股脑地扑在男人身上。
比如黄亦玫下嫁自卑男,受尽欺负,忍了几年才离婚。她的悲哀遭遇恰是女性在感情上的反面教材,警醒广大女性不要轻易为了没有实感的爱情就下嫁给一个自卑的男人。
再比如《我的前半生》中全职太太罗子君,刚开始她的生活被家庭占满,每天只知道逛街花钱防小三,是一个被圈养傻了的花瓶,“我唯一还需要花力气去斗争的,只有日渐松弛的皮肤和老公身边花枝招展的女孩子”。
网友们对此种剧情都义愤填膺,不禁发问:自身条件本就优越的黄亦玫,何不大搞事业?罗子君说要独立,还不是靠闺蜜靠前夫甚至靠闺蜜男朋友?
“男人”成了这些女人的心之所向,为她们眼里所谓的一些爱情搞雌竞,忽视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时男人却在为他们的事业奋斗。
观众看得越来越气:无论是影视还是文学作品,设置这种情节的用意究竟在哪?它可能在潜移默化间向受众,尤其占绝大多数的女性受众,灌输了不当的价值观,荼毒着一代代女性的心灵。
亦舒影视化的作品《我的前半生》里出现了女主抢闺蜜男朋友的戏码,这在原著中是未曾有的,因此一些网友怀疑是编剧在含沙射影,阴阳怪气地说是编剧在“致敬”亦舒。
在亦舒书中的女性,确实有一些人甘愿做小三情妇,即便是有学历有修养的女性也仅是为了嫁个好男人。
她们的价值观是爱情至上,正如《玫瑰的故事》原著中女主黄亦玫原本便是一个没有事业的美人,网友概括为“美貌富家女一生谈恋爱的故事“。
在剧版中,编剧将这样一个”花瓶“改编为有事业心却被男人拖垮的女主,实则也是在突破作品的时代及眼光局限,向当今的新型价值观在靠近。
亦舒描述的爱情既不是纯粹的爱情,又不是被利欲浸透的爱情,正如人心本身一样复杂。
谈任何东西都不能脱离它的时代背景,亦舒身处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那时的爱情相比今天可能纯洁得多,她小说中的女主多是享受爱情的。她们仿若爱情的傀儡,恣意随着自己的爱情而动,有时也顾不上道德的约束。
反观今日,爱情和面包孰轻孰重?答案很明显。
如今大多女性放低了对男性的期待,不再一味盲目地追逐所谓虚无的爱情,将生活的重心放于自身。因此亦舒的作品放到现今的场域下,大众很容易理解为“亦舒在崇尚女性独立却又如此地物化女性”。
对于亦舒本人,大家对她的各种极端行为褒贬不一,有人说轰轰烈烈有人说矫情得很。
但不可否认,亦舒的经历和思想曾经都渗透进了她的作品,然后又被不断搬上荧幕,引发各种各样的争议。
遗憾的是,几十年过去,当时的价值观早已不适配当下。所以,才会引来如此多观众的审判,然后无情地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