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间,《声生不息·华流季》在湖南卫视首播。基于首期内容来看,这一季的主题是华流在世界文化当中的影响力。而湖南卫视《声生不息》非常高端的地方在于,它是用音乐的方式,在进行中国文化层面上的论证。换言之,用歌曲的方式,写文化论文。这是以往的音乐综艺节目们所无法企及的。

《声生不息·华流季》的首期内容,是用影视剧作品当中的经典歌曲作为素材,来论证华流音乐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这一期节目当中,很多大家记忆深处的影视剧内容出现在屏幕上之后,很多客厅观众应该都是大呼过瘾的。不少电视剧作品,甚至于是一代人共同的追剧记忆。而剧作当中的那些歌曲,也已经写入了观众们的音乐基因当中。所以,很多观众觉得这一期节目好看,好听。
这一期的节目,则是通过这些影视流行音乐的世界传播效果,来论证华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尤其是很多音乐之外素材的加入,让《声生不息》“以歌曲方式做论文”的特征更为明确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一面听熟悉的歌曲,一面看华流的世界级影响力,应该会实现听觉和情绪上的双重共振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湖南卫视《声生不息》的这种“以歌曲方式做论文”的手法,有一个基础性底色,那便是一直瞄准着人间烟火。比如说,这一期节目当中,虽然展现了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生活,但镜头瞄准的都是唐人街里面街头巷尾的那些生活方式,而不是多高大上的生活方式。这种素材的呈现视角,就更加平民化,让绝大多数的观众都可以实现移情。
在湖南卫视《声生不息》的不少细节当中,也有这种平民化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已经登台演唱完毕的歌手们,没有回到高大上的后台,进入到享受模式当中去,相反,歌手们跟主持人何炅坐在一起,和台下的观众们一起,继续聆听正在演唱的那些歌曲。歌手们和主持人坐在一起,这个细节,是非常巧妙的。这种设计,让这些歌曲作品更像是娓娓道来了,和风细雨式的。

我印象当中,《声生不息》在港乐那一季的时候,曾采访一位香港知名文化工作者,问了一个较为庞大的问题。而这位学者则回答起来非常轻松,说自己不知道。一晃几年,这位学者已经离开人世了。面对一个大问题,用“我不知道”来回答,《声生不息》节目又原封不动的呈现出来,这其实就是节目自身的一种论述态度。
因为是全民音乐综艺节目,又是要做“华流”的议论文,所有,免不得要面对非常庞大的问题。而节目当中,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叙事态度”——我们可以接触这些问题,并且无限去接近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时刻提醒观众,这些回答,并非最终的正确答案。以歌曲的方式做论文,就容易出现照顾不到的论述方向。所以,持有一个“我不知道”的态度,也是对观众负责。

收视率方面,酷云的数据显示,《声生不息·华流季》是卫视同时段第一的节目,也是卫视晚间黄金时间的第一。这期节目,是芒果TV率先上线几个小时之后,湖南卫视才在晚间开播的。是正版视频平台领先了卫视平台。但这并不妨碍观众们依旧愿意用大屏幕来追这档音综节目。音乐综艺,其实还是客厅大屏看着更舒服。
观众的真实评价方面,在豆瓣等处,《声生不息·华流季》的观众好评度还是非常高的。不少观众认为,这档节目,依旧是音乐综艺当中的天花板。当然,也有观众对这一季的阵容不满,并且表示,谁谁谁,为什么没来。话说,节目才播出一期,着什么急啊。饭得一口一口地吃,歌手得一位一位地请嘛。(文/马庆云)

